目前,已有80余家企业的代表加入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联盟将通过搭建政商沟通对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交流合作、银企互助共赢、青年创业扶持、公益慈善助贫等多种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精英组成的高层次社团,将优质企业的力量聚合起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17年12月18日,受到各界广泛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在深圳前海正式成立,该联盟由深圳市前海香港商会联合9+2城市工商界共同发起,聚集了粤港澳大湾区最具代表的一批企业家,腾讯、华大基因、大族激光、海王、汇丰、华南城、卓越、嘉里、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中信股份、毕马威和华讯方舟等知名企业代表均是联盟主席成员。产业范围覆盖从科创到文创、从高端制造业到高端服务业、从地产到金融资产等所有大湾区内的优势产业。
从全国角度来看,2016年,粤港澳大湾区以6%的土地面积,不足全国总人口的5%,创造了GDP总量高达9.34万亿,占全国GDP的12.6%。“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优质企业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已在世界四大湾区中排名第三,未来十年内很有可能跃居第一。”联盟主席蔡冠深在2017年12月26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时指出,2018年1月13日,联盟召开了第一次主席团会议,标志着联盟常态化运作的开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联盟方面了解到,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内已有80余家企业的代表加入了联盟,未来数目还将不断增加。蔡冠深表示,联盟成立后将通过搭建政商沟通对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交流合作、银企互助共赢、青年创业扶持、公益慈善助贫等多种平台,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商界精英组成的高层次社团,将优质企业的力量聚合起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搭建政商沟通桥梁
促进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是联盟成立后的重点工作领域之一。蔡冠深解释称,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平台的提供者,企业是推动政策落地的执行者和平台运营的主体,而企业家联盟则是二者对接沟通的桥梁。“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联盟的沟通协调有助于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服务好湾区内企业的发展。”蔡冠深说。
1月17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作为联盟成员之一的华讯方舟集团董事长吴光胜提出了对联盟未来在政企沟通方面作用的期待,“希望之后企业可以将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政策阻碍等通过联盟有效传递给政府,同时像我们华讯方舟的很多设备和技术都是目前国内乃至全球领先的,也希望政府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能优先采用我们联盟内成员的产品和服务,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联盟常务副主席、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希望能通过联盟与政府的沟通,制定生命科学发展方面的新政。“这些年我们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核心挑战就是新的科技、新的业态,没有与之契合的新的政策法规、新的管理模式。希望在联盟的支持下,华大能创造一种全新的生命科学发展模式,让这个模式利用湾区的新政,引领世界发展,而不是跟着欧美国家走。”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同时,蔡冠深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一国两制”实践,可紧密相连、政策互惠、优势互补,而联盟亦可在其中发挥好自身桥梁纽带的作用。“粤港澳大湾区背靠整个泛珠三角乃至全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全球,联盟未来也将在帮助成员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做出工作。”蔡冠深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月3日从联盟方面了解到,接下来联盟将牵头搭建线上平台,第一时间向联盟成员推介内地对港澳先行先试的政策法规,同时为粤港澳业界提供各项政策咨询服务和法律支持。
接下来,在研究粤港澳合作的重点课题方面,蔡冠深透露,联盟也将与中国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合作,发布研究成果报告,为三地政府建言献策。
加强企业合作交流
“湾区里有现代金融业、服务业发展成熟的香港,有旅游休闲、会展业发达的澳门,有实力雄厚的广州,有制造业丰富多元的东莞、佛山、中山,更有引领全国高端研发、凝聚一流创新科研中心的深圳。可以说,从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到全球经济实力最雄厚的世界工厂;从全球最密集的机场、港口群到与纽约、伦敦齐名的国际金融中心,都聚集在这个全球最年轻的湾区。”蔡冠深希望联盟能通过成员企业的交流合作,打造出凝聚湾区内外人才、资金、创新创业能量的大平台。
同大湾区内的各个城市发挥各地所长、实现优势互补一样,蔡冠深认为通过联盟的统筹衔接,成员企业也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比如说有丰富经验的香港企业可为其他企业提供上市咨询方面的服务,而东莞、佛山等地的高端制造业企业也能与联盟内深圳、香港的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成为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基地。“企业在交流合作中各取所需,最终既能壮大企业自身发展,更能进一步助推大湾区的整体经济腾飞。”蔡冠深表示。
毕马威中国区企业主管合伙人龚永德在1月17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加入联盟后毕马威将发挥好自身作为专业服务机构的优势,为联盟成员提供服务。“毕马威可以凭借自身丰富的经验、专业度,对联盟内企业的发展问题作出及时的解答及提供相关咨询;而作为国际性的机构,我们可以将海外的先进经验引入联盟,结合中国国情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特点与优势,为联盟及成员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他表示,加入联盟后毕马威和成员企业能有更多机会做深层次的沟通,了解企业对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业务方面的需求,使毕马威可以更好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毕马威自身的发展也将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据蔡冠深介绍,联盟成立后将不定期召开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圆桌会议,组织联盟内成员前往东南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调研考察,通过多种方式促进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他还提出,可以逐步考虑将粤港澳大湾区“9+2”概念扩展为“9+2+N”,让11个城市之外的更多城市分享大湾区机遇,而联盟也将在这方面做出努力。“比如说韶关、河源、清远等城市的企业有意愿加入联盟我们也十分欢迎,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不必局限于11个城市,大家一起协同发展,更有利于整个湾区经济实力的提升。”蔡冠深说。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大湾区内拥有巨大科技创新能力。根据中国(深圳)综合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粤港澳大湾区内广东有2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01个省重点实验室和64个企业重点实验室,香港则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澳门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个国际实验室。香港有五所大学进入了全球大学百强,广东的中山大学等高校排名靠前。2016年广东的研发支出占GDP的2.58%,技术自给率超过70%,已经接近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的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近两万家,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企业孵化器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同样是全国第一。
蔡冠深表示,由此可以看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要素资源丰富,创新科技支撑系统强劲,具有打造成为世界级科技创新湾区的重大基础,而未来,企业家联盟将在促进大湾区产学研结合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将大湾区内巨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
“目前大湾区的全产业链非常成功,未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要更进一步。”蔡冠深认为,香港地区大学的许多科技研究都走在了世界前沿,联盟之后也将推动腾讯、华大基因、大族激光等区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香港地区大学的先进技术,合作进行科技孵化服务,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更可通过香港的河套地区共同打造科技平台,引入全球精英加入。
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汪建表示,华大在建立世界领先的高端仪器研发和制造平台、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基因检测、农业基因组、蛋白组等技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的过程中,也希望在联盟的推动下,与香港乃至全世界的顶尖高校合作,实现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和教育实践并行发展 。在“科技合作”、“科技服务”、“医学服务”、“人人服务”、“终生服务”的发展路径中,创新推动基因产业乃至生命经济的腾飞发展,为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世界级科技创新湾区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