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承办、国投信达(北京)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战略支持的“2018中国PPP投资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围绕着PPP模式下的政信能力建设、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融资平台转型与PPP项目提质增效、PPP项目建设运营一体化以及PPP项目预算绩效管理等影响政信发展和PPP深化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度探讨,以期待助推新时代中国政信合作新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史建平表示,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深改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一行两会”等国家主要经济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PPP发展的政策文件,彰显出决策层规范PPP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当下PPP的发展,不仅要符合我国国情,更需要不断创新。而PPP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提质增效。
由此,其他与会专家认为,PPP想要实现提质增效,须准确认识PPP,要发挥PPP的三个工具作用:一是效率工具。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是改革工具。使PPP既在公共服务创新方面发挥作用,又能牵引各方面体制机制变革。三是治理工具。和国际相比,我国的PPP已经被赋予治理工具的作用,促进政府和市场合作,这是我国国情特定的要求。只有站在更高层面看待PPP工作,深刻把握好它的内涵,才能让PPP走得更远,发挥更大作用。
国投信达(北京)投资基金集团有限公司政信事业中心总经理孔庆铭则站在企业的角度,提出应通过加强前期参与来为项目提质增效,从项目的顶层设计入手,分析产业空间、战略、投融资,整合区域内土地、科技、人才、信息、品牌、创新等资源和要素,凝聚项目的优势资源,财务良性化才能水到渠成。要运用新科技、新产业、新动能,构建项目良性发展的生态链,这样PPP项目提质增效才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