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等部门,修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完善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另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副司长孟宪棠透露,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有关“十二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的“自主创新百强企业工程”的相关办法以及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并将在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所在的企业中,选择一批企业开展“企业创新百强工程”试点。将着力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领军企业。
创新主体转变:企业从“绿叶”变“红花”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科技发展体制,导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国防科研相互独立。当时,我国科研和生产活动分离,优秀人才、高端创新平台、研发资金等创新资源,大都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实际上就是生产工厂,几乎没有研发和创新力量。
后改革开放,部分技术开发型科技机构进入企业,但至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1990年,企业拥有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仅占全国的1/7,研发经费占全国的1/4,获得授权的专利仅占全国的大概1/7。
但据了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到目前,以上提到的比例已经变成了3/4、3/4和3/5。企业已经占据了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突出位置。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民营企业比例越来越高
记者发现,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在民营企业的比例越来越高。目前,民营企业约占国家定企业技术中心中的一半。
从行业分布来看,去年全国88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中,非制造领域技术中心数量达到130家,占总数的15%,与“十五”末的9%相比提升了7个百分点。据了解,该比例仍在提升。
从地区分布看,在887家企业技术中心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有514家、226家和147家。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中部地区占25.5%,比10年前提高了2.5个百分点。其中河南以成为仅次于山东、江苏两省的技术中心较为集中地区。
据了解,当前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02家,虽数量仅占全国大型工业企业的9.4%,但多项创新指标均占半数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也不仅仅是一般的企业研究所,而成为了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
自2004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累计支持27亿元用于企业研究实验条件建设,带动地方和企业投资207亿元。
此外,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司副司长孟宪棠介绍,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有一套严格的筛选企业指标体系,经由委托中介机构对企业指标进行测算。并对企业每两年进行一次评定,采取动态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