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候任行长金立群在博鳌亚洲论坛金融伦敦合作会议上表示,加强基建投资可以抵抗经济放缓,中国“一带一路”有可能成为具体良方。亚投行将把融资方向集中在能源、供给水源、道路和环境保护项目。
金立群坦言,之所以有这样的考虑,是因为“中国曾经用世界银行的贷款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收获了让世界惊叹的经济增长速度。”这也是为期三日的博鳌亚洲论坛金融伦敦合作会议所传递出的一个强烈的信号,即加强基建投资可以抵抗经济放缓,中国“一带一路”有可能成为具体良方。
这与经合组织(OECD)近日对全球经济放缓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不谋而合。周一(9日),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警告称,国际贸易的放缓可能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再度陷入衰退。OECD首席经济学家凯瑟琳-曼恩(Catherine L. Mann)认为国际贸易放缓是全面发展放缓的元凶,而发展中国家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进口放缓,又对国际贸易发展减速有重大影响。由此,曼恩分析说,应对经济放缓,“解决方案是政府利用普遍的低利率,增加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从而增加进出口贸易的容量,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也包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解决以及环境保护相关的投资。”曼恩说。
具体到操作层面,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在博鳌亚洲论坛金融伦敦合作会议表示,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将给巴基斯坦带来经济连通性和贸易机会,意味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意味着能源和通信的发展。中巴经济走廊全长3000公里,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由中国援建的印度洋出海口瓜达尔港,整个走廊的投资额为460亿美元,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亚洲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带动亚洲地区经济教育和文化的一系列发展,振奋缓慢的增长速度。”阿齐兹说。
渣打银行主席约翰-皮斯爵士(John Peace)坦言,中国是过去几十年里以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亚投行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浪潮将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他表示英国也一定要参与其中,不仅仅是英国的金融行业,还有英国的工程公司、供应链管理商和公私伙伴关系都可以参与。
“一带一路”同样给国际间合作带来很多新思考。英中贸易协会首席执行官斯蒂芬菲利普斯(Stephen Philips )认为国际间的金融合作滞后导致了国际贸易发展滞后,中英尤其需要开放思维,促进金融合作。对此,前任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博鳌伦敦论坛表示,亚欧双方在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与金融合作方面存在很多可操作性的选项,例如推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互设;双向互建清算中心、外币离岸中心,建立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互通机制;扩大各经济体之间双边、多边等多种形式的货币互换、本币结算、货币直接交易等。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