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部分外资机构撤离中国信托业务引发业内关注。事件背后,反映了一度高速增长的中国信托行业正在经历艰难转型。近日,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发布的《2015年中国信托业调查报告》指出,作为仅次于银行业、基金管理行业的中国第三大金融产业,中国信托行业面临宏观经济下行、通道业务萎缩、行业竞争激烈等多重挑战。2016年,信托行业应关注发展趋势,布局重点行业,以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健康、稳定发展。
2015年的几次降息,让信托产品彻底告别两位数的年化收益率。宽松的货币环境让市场“不差钱”,此前严重依赖信托渠道的融资方有了更多选择,加上很多行业面临经济周期下行、产能过剩等压力,信托公司找到风险与收益匹配的优质资产十分不易。
毕马威在报告中指出,2015年中国信托行业呈现三大特点:信托资产规模继续增长,但增速回落;信托业总体营业收入和总利润增长,但利润指标环比下降;信托资产减少对房地产、基建的投资。
目前,中国信托行业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宏观经济下行影响行业增速。中建投信托研究创新部总经理王苗军说,宏观经济环境已不支撑高成本间接融资,国家政策导向亦在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二是通道业务持续萎缩。“通道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不亲自参与管理、仅依托信托牌照优势,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投向特定的资产类别。在发展早期,信托公司以此“薄利多销”,但也埋藏风险,监管部门一再出台文件予以清理。如今,这一游走政策边缘的业务随着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变化而受到影响。三是大资管背景下行业竞争加剧。随着监管逐渐放开、混业格局的形成,信托与其他行业间交叉业务将越来越多,竞争也将愈加激烈。
毕马威报告和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信托行业发展的关键应是锻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财富管理能力,重点在于把握发展方向、发力关键行业。因此,调整布局将成信托业的突破口。
第一,瞄准全球化发展趋势。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以及境内外市场的逐步开放,高净值客户境外理财与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将在境外理财业务上加大投入。
第二,发力关键行业。资产证券化和产品基金化的信托、城镇化信托将是未来信托行业的增长点。信托投融资作为常规债券、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的有效补充形式,通过发挥独特的信托制度优势,将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做强高端财富管理业务,尤其是家族信托。根据国际经验,信托,尤其是家族信托是财富传承规划中最为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信托有效地传承理念和紧锁股权,不仅可以规避遗嘱认证程序和高额的遗产税,而且可以达到委托人过世以后其管理和分配财产的指令仍然能够得以延续执行的效果。
同时,专家建议,与信托相关的监管政策与立法也亟待完善。目前信托登记制度仍然缺失,我国《信托法》规定信托公示的形式为登记,然而对信托登记的具体办法没有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使信托资产的转让和过户受阻,阻碍了信托行业的发展。业内呼吁信托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