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住房市场起步早、发展快、规模总量大,目前这些城市核心城区新增供应量已经很少,新建商品住房多呈“郊区化”。出于价格、交通、配套等因素影响,大多“刚需”从一手房市场转向二手房市场,一线城市的住房市场已率先步入以存量房交易为主的阶段。
以北京为例,新建商品房住宅市场已进入“郊区化”,且新住宅社区环境、交通配套等一时难以完善,五环内的新房成交均价也已突破6万元。刚需族只能转向自住房和“老小”二手房。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表示,由于北京新建商品房价格普遍“高端化”,二手房已成许多刚需和改善型刚需主要的置业方向。
专家还认为,近些年二手住房市场越来越活跃,其主要原因还有存量房源的攀升。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中国住房的内在供求格局已发生变化。
瑞银报告显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不考虑住房质量的前提下,2010年时城镇和农村户均已拥有约1套住房。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房地产业必将加快供给侧的改革,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大拆大建”“摊大饼”式的粗放发展方式将发生根本变化,住宅市场会更反映出真实需求。
首先,房价将更多依赖市场机制调节。中信证券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陈聪认为,影响二手房和新房价格的因素截然不同。房价看涨预期强烈往往导致需求上升,二手房主就会以惜售、跳价等表现减少市场供给;反之,当房价下跌趋势明显,二手房主则倾向于抛售房源,而购房者则会进入观望状态。因此,二手房主导市场时,房价更多将依赖市场机制调节。
此外,二手为主的市场,往往是卖小买大、卖旧换新等置换型需求。“换房需求的特点,就是其支付的首付款往往来自其出售的房屋。就是说,房价的上涨对改善型需求的人来说,并不会造成明显的支付压力。”陈聪说。
其次,或将倒逼地方政府摆脱土地财政依赖。专家认为,前些年不少地方采取举债建设——出让土地——抬高地价的方式“经营城市”,“摊大饼”式地发展房地产,造成规划与实际需求失衡,城市与产业发展脱节。
东京大学教授周牧之此前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城镇化论坛”上说,当二手房交易主导房地产市场后,这些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做法将难再延续,不得不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而更加注重发展产业以增加人口导入。
第三,将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量与质的改变。随着家庭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存量房的日益增多,一个年轻家庭未来将可能继承多套房产,届时,房地产市场必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业内人士指出,楼市进入存量时代,如果仍继续“经济房地产化”导向,刺激住房消费以维系高房价与经济高增长,将更加加重住房结构性过剩。
根据上海财经大学不动产研究所数据,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二手房与新房交易比例约为8:1至10:1之间。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周知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必将从“拼命盖房”转向“盘活存量”。“对于人均住房面积接近40平方米的中国住房市场,目前的存量房源已经非常多了。中国楼市迈入二手房交易为主导的时代很快会来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