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十三五’期间,福建将注重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各类基础设施的衔接协调,统筹规划布局,坚持适度超前,推动城乡一体,注重综合提升,加快构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解读《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时表示。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着力互联互通,打造对接两洲、服务中西部、便利两岸往来的综合枢纽,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发展,完善以“客”为主、便捷舒适的公众出行服务体系和以“货”为主、经济高效的现代交通物流服务体系。
铁路建设方面:加快“三纵六横”铁路网建设,全面建设已纳入国家铁路网规划的干线铁路,拓展铁路进出省通道,加快连接主要港区、重要工业基地的铁路支线建设,实施既有老铁路城际化和货运功能改造升级,改革完善铁路客货运服务体系。到2020年,“三纵六横”铁路网基本建成,全省铁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其中快速铁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公路建设方面:高速公路重点强化路网衔接,提升重要通道通行能力,适当加密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区路网。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重点加快推进“八纵十一横十五联”规划项目实施,改造提升交通拥堵路、瓶颈路和断头路,推动国省道与重要城镇、产业基地、旅游景区、交通枢纽节点的连接覆盖,实施农村公路安全提升、延伸联网、等级优化三大工程。到2020年,“三纵十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60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达8800公里。城市(际)轨道交通方面:继续推进城市(际)轨道交通建设,统筹规划和建设福莆宁、厦漳泉两大都市区城际线网主骨架,加快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化水平。到2020年,城际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突破5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突破300公里。
推进新一轮民航发展。“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完成既有机场扩能目标,建成三明沙县机场,启动福州长乐机场二轮扩能,完成厦门新机场和武夷山机场迁建选址。2015年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近3700万人次,其中闽台空中直航客运量突破100万人次。航班航线不断增加,福厦两机场境内外航线总计达290条,共新增航线超100条。
“十三五”期间,该省将优化调整“干支协调、军民融合”的机场布局,加快推进厦门翔安和福州机场二期等门户枢纽机场建设和武夷山机场迁建,加快规划建设福州临空经济区、厦门临空经济区和武夷山机场临空产业园。积极推进泉州新机场、义序机场迁建和莆田、漳州军民合用机场前期工作,实施龙岩冠豸山机场扩能改造,加快建设平潭、东山、宁德通勤机场,以及福清、沙县等通用航空基地、福建省警用通航服务中心和森林航空护林站等项目,培育发展通航研发、制造、维修和培训服务。积极拓展航空运输市场,做大做强基地航空公司,拓展航班航线,全面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到2020年,厦门翔安机场、福州长乐机场二期、武夷山新机场基本建成,通用航空服务体系初步构建,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达6000万人次。
发展壮大海西港口群。目前福建省沿海港口已具备停靠世界集装箱船、油轮和散货船最大主力船型的设施条件,港口通过能力达4.5亿吨,共有生产性泊位48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62个,“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港口通过能力、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占全省比例均超过2/3。厦门港成为东南沿海邮轮始发港,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初显,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第17位。闽江航运开发有序推进,水口水电站枢纽坝下水位治理与通航改善工程开工建设。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加快推进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建设集装箱干线枢纽港和国际邮轮母港。加快“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开发,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港口群。推进厦门港海沧港区散货泊位功能转移,加快福州马尾、泉州后渚、厦门东渡等老港区搬迁和功能调整。全面振兴闽江内河航运,加快实施闽江航道整治工程,实现闽江干流马尾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加快三都澳港区开放开发。到2020年,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基本建成,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5亿吨,全省港口吞吐量达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00万标箱。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经过“十二五”的努力,福建省综合交通衔接全面加强,建成、在建综合客货运枢纽21个,道路接驳班线覆盖所有快铁站和机场,开辟了湄洲湾和福州港的海铁联运新通道。
“十三五”期间,福建省将着力推进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全国性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其他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客运、货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滚装运输、甩挂运输和驼背运输。积极发展路口、客货场站现代物流,加快推进高速公路互通、服务区、铁路和城市(际)轨道交通场站、机场临空产业园区配套商贸物流设施建设,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现代交通物流互动发展。到2020年,福州、厦门、泉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建成,全省各县级市和较大县城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覆盖率达50%,力争各设区市建成一个立体综合客运枢纽;主要干线高速公路、干线铁路各建成2个以上货运交通枢纽及其配套的物流集中区,实现各设区市均有综合货运枢纽。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