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秋凉,火热的楼市仍未有降温迹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包括天津在内的15个城市,房价同比涨幅超10%。面对已刹不住车的房价,热点城市出台了一系列降温政策,直指房企融资、拿地及个人信贷。天津在7月收紧公积金贷款后,工商银行近日又更新了房贷规则,三成首付成为主流。每年的9月30日,是信贷政策调整的窗口期,传统旺季“金九银十”转眼就到,楼市却让人嗅出了“变盘”意味。
7月70个大中城市平均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了0.72%,是3月以来的最低点。不仅如此,一线城市7月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的涨幅均未超过2%,这也是最近半年来首次出现。楼市已经“冷水浇头”?没那么简单!
虽说7月一线城市房价同比涨幅收窄,但二线热点城市房价即便在信贷收紧的情况下,仍可用“高烧”来形容——厦门、南京和合肥分别以39.6%、34.9%和34%的同比涨幅,继续超过上海、北京和广州的33.1%、22.7%、19.5%,杭州(19.1%)、天津(17%)的涨幅也逼近20%。
本应是淡季的七八月份,天津楼市也未像往年一样出现成交量锐减的情况。8月第二周,天津商品住宅成交4389套,在18个重点城市中排在第三,仅次于青岛和武汉。市国土房管局每日房价显示,8月24日全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13154元,二手住宅均价也达到11910元。
调控加码风险正持续累积。同策咨询研究总监张宏伟曾预计,随着地方调控在三季度陆续落地,房价同比涨幅超10%的城市或现转向。然而就目前来看,开发商仍在推盘“搏杀”,开盘即涨价已成常态。
央行报告指出,上半年个人房贷增加2.3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6月末增速达32.2%。在7月4636亿元新增贷款中,几乎全部是住户贷款尤其是个人房贷。新增贷款没有流向缺血的实体经济,而是流入楼市,显然是监管层不愿见到的。
差别化信贷政策大范围推出的可能性正不断增加。随着合肥、南京收紧个人房贷,苏州在二线城市中率先重启限购,明确非本市户籍购买第二套住房,必须提供缴税证明或社保证明。6月底,天津已收紧公积金贷款,以家庭为单位,按购房套数区分贷款额度为60万元、40万元和停止发放三档。
来源:钢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