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委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补齐发展短板,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实现甘肃省转型发展,努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
《意见》指出,深入实施“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案,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贫困群众喝上方便、稳定、安全的饮用水,基本完成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十三五”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44万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村组道路1万公里、农村路网改善工程1万公里。加快农电保障工程建设,2016年底实现全省6220个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实施贫困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到2017年完成1107个贫困村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6万户群众实现通水入户。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到2020年完成50万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迁任务,基本实现符合条件和有搬迁意愿的群众应搬尽搬。
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
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完善城际交通和省域内交通网络,打造战略通道和区域交通枢纽。到“十三五”末,全省铁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高速铁路贯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形成快速客运网和大能力货运网,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2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2000公里以上,市州铁路覆盖率达到100%。全省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00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73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乡镇通国省道、村村通沥青或水泥路,重点旅游景区道路与干线公路实现联网。全省民用机场达到12个,实现市州民航全覆盖、县级城市单元覆盖率达到85%,通用机场体系基本构建。
打造一批县级小城市
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一批县级小城市,2020年全省县级市和市辖区比例达到30%以上,建制镇比例达到70%以上。大力实施“两供两处一轨一廊一市一场”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2500公里、燃气管道2450公里、污水管网6100公里,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建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300公里以上,新增停车设施3300处、总泊位达到80万个。2016年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500公里、燃气管道480公里,新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50公里以上。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争取国家支持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建设。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