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公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八市纳入规划范围。其中,作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合肥,将被打造为“创新之都”、“产业之都”、“绿色之都”、“开放之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未来的合肥将是什么样子?这一次,《实施方案》不仅描绘了宏伟的蓝图,还给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在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数超过50家,市区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成为长江经济带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创新之都、产业之都、绿色之都、开放之都,将成为合肥立身长三角的关键词。
《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要将合肥建成全国最发达的铁路枢纽之一,基本建成内陆地区重要的集装箱中转枢纽港和江淮航运中心。
合肥还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实施方案》称,将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圈构建,在新能源、材料、信息、生命、先进制造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打造联合微电子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创新中心、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产业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辐射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到2030 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的产业将更具国际竞争力。安徽省将支持合肥发挥综合优势,建设区域性科技、信息、金融、物流、大数据和研发设计中心,积极创建国家级服务中心。到2030年,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建成中国IC之都、中国软件名城、“中国声谷”。
“绿色之都”,自然与巢湖治理密不可分。对此,将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强化巢湖治理与保护,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转型。提升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水平,大力实施“引江济巢”工程,推进河道清淤、立体化生态修复和城乡水系河湖连通工程,提升巢湖流域水质和水体资源功能。
此外,芜湖、马鞍山将加盟“合肥都市圈”,形成区域增长新引擎。以合肥为中心,到2020年,都市圈内形成若干国家级或世界级产业集群,人均收入力争达到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来源: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