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东莞市轨道办解读了近期东莞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及线网规划(调整)方案。轨道办负责人表示,随着东莞经济社会发展,东莞南站、虎门高铁站等站点规模需进一步扩大。
轨道总长增77.16公里
在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及线网规划(调整)方案中,涉及的线路包括: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1号线二期、1号线三期、1号线支线、2号线三期延伸线、3号线支线、5号线和待定的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
其中,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3号线一期为东莞第二轮建设规划已批复项目,因城市规划与工程条件等外部因素影响,该3个项目的原规划需要作局部变动;其余7个均为新增项目。
本次规划调整后,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线路总长达204.06公里,较原规划126.9公里增加77.16公里,近期建设项目总投资也将有所增加。
市发改局还透露,目前东莞市正在研究采用PPP融资模式解决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金;同时,为有效筹集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缓解财政资金压力,东莞市也在积极推进轨道场站TOD规划与TID开发工作,探索通过沿线土地开发反哺轨道交通建设。
至于本次调整涉及的10条(段)项目的线路走向、具体站位等具体信息,市发改局表示,目前有关方案尚需市政府进一步研究,未最终确定,暂不宜公布。
7条地铁线路对接广深
为加快实现东莞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此次,东莞更是通过规划调整,拟规划7条地铁线路对接广州、深圳。
市发改局表示,根据本次调整后的规划,东莞与广州轨道交通对接线路1条,为东莞1号线二期与广州5号线东延线;东莞与深圳轨道交通对接线路6条,分别为东莞1号线三期与深圳6号线支线、东莞2号线三期与深圳20号线、1号线支线与深圳22号线、3号线支线与深圳11号线、5号线与深圳13号线北延线和待定的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
为何要在此时提出调整?市发改局解释称,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莞穗、莞深间合作交流日趋紧密,加强莞穗、莞深城市轨道交通的对接,既是实施大湾区战略、实现珠三角一体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三地市民的热切期盼。
同时,随着广州、深圳城市轨道线网的修编,对莞穗、莞深城市轨道对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发改局表示,由于部分对接线路未纳入东莞市城市轨道线网规划或建设规划,为加快实施,按照国家有关审批要求,亟需开展相关规划修编,将有关线路纳入东莞市城市轨道线网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
其次,随着国家“十三五”铁路中长期规划实施,赣深客专、深茂铁路等国家、省铁路干线相继规划建设,为加强城市轨道与高铁的衔接,实现城市轨道引入赣深客专东莞南站、深茂铁路虎门南站,也亟需开展相关引入线路的研究并纳入近期建设规划加快实施。
此外,东莞市第二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于2013年12月获得国家批复,获准近期建设1号线一期、2号线三期和3号线一期工程,但由于上述线路未全部实施,东莞市不具备上报审批第三轮建设规划的条件。市发改局称,为加快莞穗、莞深城市轨道对接,实现城市轨道引入赣深客专东莞南站和深茂铁路虎门南站,经与国家、省有关部门沟通,同意东莞市以编制第二轮建设规划调整的形式进行报批。
市发改局称,本次规划调整的实施,一是加快实现东莞市城市轨道与广州、深圳城市轨道的对接,有利于加强区域城市间交流和合作,为东莞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适时将城市轨道引入赣深客专东莞南站和深茂铁路虎门南站,有利于实现城市轨道与区域交通枢纽的有机衔接,并通过一体化的规划设计形成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为广大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来源:东莞时间网